隨行叩門人 Meet The Team
參展者
王淑燕 Sienna Wang
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畢業,德國符茲堡大學 (Uni Würzburg) 民俗學博士班進修。目前定居桃園龍潭。書法、油畫、版畫是她的創作媒材,後來更在陶土裏找到了少年以來做雕塑的嚮往,從此欲罷不能。
具體而實質的捏泥塑形,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徜徉與自由。另一方面,雕塑過程不休不止刪削,終於滿意的人或物露出在碎泥堆的一座座小土丘中,那大把大把剔除不要的碎土,片片都是作者散落的光陰。碎土回收再練來做,彷彿帶著自己逝去的時間進到下一件的未完成之中。
藝術創作繁衍出生活的意義,這是對個人的,然而創作也同時是一道目光,探視交錯存在的價值與時間的流逝,瞥向現在的與過去的,人與人的、文化與文化的對話的可能空間。
策展人暨參展者
沈菲比 Phebea Shen Chun-Yi
藝文工作者,喜劇性格,老派思想,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。出生成長並現居創作於桃園。2002年起於泛視覺藝術領域謀生。2007年旅居法國尼斯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,藝術理論組,碩士。
2021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藝術商店策畫「On The Other Hand」微型展,試問「我們不以為的以為是不是可以有另一種以為?」;2020年擔任「新光合成纖維50週年」系列活動藝術總監,以藝術開啟與傳統產業的對話;2019年擔任「綠島人權藝術季」協同策展人,並於展期間以隔週頻率擔任工作坊講師,有幸結識多位白恐前輩並獲得生命亮光;2018年擔任「 台北白晝之夜」視覺藝術統籌;2017年擔任「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」巴黎站共同策展人,同年應台灣設計館之邀,以創作者身份參展「法式百年風華」發表「我在這裡,我在那裡( Je suis ici Je suis la )」創作計劃。
參展者暨「開」系列活動策劃者
林靖偉 Lin Ching-Wei
台灣古樂木笛演奏家,曾於古樂協會(SOHIP) 與波士頓古樂節中演出,目前定居於家鄉台中,擔任各級學校及教師團之外聘講師,也受邀至國內外樂團舉行講座、演出,並偕同跨域藝術家、學者們舉辦音樂節。
擅長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音樂外,亦結合現代即興音樂 Film Noir 與各種樂器的結合。從古樂(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,簡稱HIP)與當代藝術中體悟到社會對多元文化以及自身反思的重要性,進而檢視自身學習的古樂,不僅文獻考察回歸歷史的證據,透過創作探索得以正視當代表現下的存在與現象,延續上世紀「古樂運動」精神,審視HIP自身文獻考證與僵化的問題。由於對於音樂類型表現有著無拘束想法與實踐,考證演奏與詮釋並行跨領域不同文化的藝術工作者交流辯證,與戲劇、舞蹈、影像、視覺藝術共同詮釋與創作。
2020年與巴洛克小提琴家吳孟翰共組古微琉樂 Musica Lequio Pequeno,獲邀至台南稻草人現代舞團擔任駐團藝術家,透過古樂器與當代音樂、劇場舞蹈即興的相互結合,期盼在超越空間與時間的對話下連結及創作,激發出當代文藝復興的精神。
參展者
吳淑麟 Wu Shu-Lin
陶瓷與金工首飾創作者。
現居於臺灣台北市。大學畢業後至法國史特拉斯堡高級裝飾藝術學校(Éco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Strasbourg)進修造型藝術,取得法國家高級造形表現文憑(DNSEP)。2007年開始將陶瓷帶入她的首飾創作中,對她而言,陶瓷這材質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她的根,而陶瓷的起源與流傳歷史與她的生活經歷產生了共鳴。2009年結束近六年旅法生涯,回到台灣以當代首飾創作者身份創作。多年來在東西方之間旅行創作,將其身經歷與東、西學養融合展現於最貼近身體的首飾創作上。作品常帶著詩意,與象徵性之色彩及形體。積極於世界各國展出,並在各地駐村、舉辦專業工作營,作品獲加拿大蒙特婁美術館(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)、法國馬賽裝飾藝術與時尚美術館(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de la Mode)及美國紐約藝術與設計美術館(MAD)等典藏。
「開」系列。表演者
吳孟翰 Meng-Han Wu
台中人,現居阿姆斯特丹,演奏巴洛克小提琴。2019年在家鄉台中神岡創作音樂會《光與影:十七世紀音樂與卡拉瓦喬》,聚焦於人性觀察。2020年與木笛演奏家林靖瑋於台中水湳雷中街成立樂團古微琉樂 (Musica Lequio Pequeno),並於稻草人現代舞團的舞作《巢》中參與音樂創作與巡迴演出。隨後在疫情期間,前往荷蘭就讀Conservatorium van Amsterdam古樂系。
2022年於阿姆斯特丹創作《Seven Nights》音樂會,受文藝復興、巴洛克到當代詩歌與⺠謠之啟發,用音樂描繪七個夜晚與夢境的反思及孤獨。同年成為古樂團 [H]Éros Ensemble 團員,演奏法國十七世紀早期Air decour音樂,並連續兩年受邀於Utrecht Early Music Festival Fringe中演出。2023年受邀加入
Ensemble Suspirium 演奏十八世紀南美洲殖⺠古樂(Codex Trujillo)。此外亦陸續受樂團 Hanseatic Ensemble、Musica Poetica、Ensemble ’t Kabinet之邀約參與演出與巡迴。喜歡嘗試各種創作及演出的可能性,突破自身既有框架。
「開」系列。表演者
郭欣怡 Guo Hsin-I
成長於臺南,從一台表姐的電子琴開啟習琴之路。2014年於美國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Chattanooga 分校任職音樂系兼任講師,在演奏、教學與行政實務的積累後,決定展開博士求學旅程。
2020年自美返鄉並完成University of Oklahoma 音樂藝術博士學位,在摯友的領路與激盪下開啟跨域的藝術合作,除擔任臺南稻草人現代舞蹈團《巢》、《第三人稱.單數》、及《七體》製作中的鍵盤演出外,亦參與其音樂創作,也於2021年臺南藝術節中首次透過與現代舞合作形式演出美國猶太裔作曲家Daniel Asia的鋼琴獨奏曲Why (?) Jacob。 演出足跡包含臺北兩廳院、萬座曉劇場、臺中歌劇院、高雄衛武營以及臺南的文化中心與歷史遺跡大南門城,自身的表演軌跡也隨著時間、體驗持續地邁向 learn, unlearn, and relearn 的目標。
「開」系列。表演者
陳毓麗 Chen Yu-Li
台南市人,啟蒙於張晶晶老師。畢業於東海大學音樂系、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(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) 鋼琴演奏碩士及演奏文憑。
除鋼琴外,亦熱愛聖樂及合唱音樂,認為音樂藝術與信仰是苦難中的救贖與盼望。學生時期起即關注並參與社會運動,期盼能以女性及母親的角色來詮釋音樂中所傳遞的現代意義。
現任於學校音樂班個別課教師,亦為台中市新世紀合唱團、沈新欽美聲團、台中音契合唱團、國美館志工合唱團之鋼琴合作。
「開」系列。表演者
蘇微淳 Su Wei-Chun
一個跳舞並分享舞蹈的獨立身體工作者。
2016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後,在2016-2018年擔任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專職舞者,2018年後開始以獨立身體工作者的身份遊走於表演、教學與創作間,曾參與台灣旋轉木馬古樂團《花》、周書毅x稻草人現代舞蹈團《臺南公園的身體地圖─百日行走》《公園散步的記憶序曲》、稻草人現代舞蹈團《第三人稱.單數》、藟艸合作社《用盡全力胃抽筋》《城市風塵奇聞錄:熱帶․病院․逍遙園》,以及個人創作《我是說,那時候》。
「開」系列。表演者
謝萱 Hsieh Hsuan
新北市新莊人,現居阿姆斯特丹,於Gerrit Rietveld Academie攻讀藝術與設計。平時以切換三種身份-平面設計師、歌手及雙簧管樂手-為日常。畢業於倫敦城市大學音樂學碩士,自2010年起於台北市民交響樂團演奏雙簧管並定期參與演出。
2020年參與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當代舞蹈製作《巢》,擔任即興人聲吟唱、風琴及擊樂。正在探索以紙、線、文字、攝影及聲音的創作,觀察紀錄周圍人事物彼此間的關係。